找回密码
 加入
搜索
查看: 2790|回复: 3

【什么是】【专业的门外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5 14: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业的门外汉
也许,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需要重新阐释“业余”和“专业”两个词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门外汉仅凭一腔热情,就将其兴趣爱好发扬光大,不仅成为各种达人秀中耀眼的平民巨星,更挑战着专业人士的权威。
By (景行/译)HELEN O’NEILL 撰
字体 large small | Print it | Email it

迈克尔·伊达托还从没见过这样的事情。作为《悉尼先驱晨报》的一名电视节目评论员和职业写手,他早已在采访中见识过林林总总的恶作剧。可那一天,就在迈克尔奉命来到洛杉矶一家录音棚采访明星的时候,他竟然见识了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

采访中,有一位记者的表现相当怪异:每采访完一位明星后,他都要向采访对象赠送一只毛绒玩具。结果,就连明星们都有点莫名奇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伊达托终于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时,他简直惊愕得目瞪口呆。这位所谓的“记者”先生其实根本就不是个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他只是因为在一档早餐时段的电视大赛节目中胜出,从而获得了一次充当该节目的特约娱乐记者、近距离接触这些大牌明星的机会。

叫人啼笑皆非的是,伊达托回忆说,这档早餐电视节目的负责人事先竟然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他们就这么“直接把获胜者以记者的身份上报给了活动组织者”。而当录音棚的工作人员骤然得知此事时,尴尬就在所难免了。

更令伊达托感到大吃一惊的是:“和那天在场的全体记者相比,这位不速之客的采访表现还真的相当不俗呢。”

如病毒般肆虐的苏珊大妈

这件极富讽刺意味的事情给伊达托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其实长时间以来,许多业余文艺爱好者们就通过在电视节目上亮相的机会,成长为职业演员了。

不到一年前,47岁的苏格兰老姑娘苏珊·波伊尔还声称自己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亲吻,家里只有一条名叫“小卵石”的小猫相伴。可在心底,她一直梦想着能像自己的偶像伊莲·佩姬一样大红大紫。于是,这个苏珊大妈跑到《英国达人》电视大赛试唱了一把。当好事者将这个惊世骇俗的表演片段放在了网上,她的生活就此永远改变了。

今年4月,全球粉丝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疯狂追捧。之后,苏珊大妈就在转眼间成了真正的千万富婆。她的首张专辑《我做了一场黄粱梦》面市以后,连续6周高居2009年以来最畅销专辑的宝座,而她收到的第一笔版税更是高达400万英镑(约合4169万人民币)。

苏珊大妈的故事对那些梦想一朝平步青云、过上另一种生活的人们来说可谓“振聋发聩”。这时,她的偶像伊莲·佩姬也加入了“苏珊大妈的成功能否持久”的大讨论。“波伊尔不过借助了网络的推广效应而一夜成名。”伊莲评论说,她甚至还用“病毒”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苏珊大妈名满全球的事实,“真正持久的成功靠的是知识、经验和努力,因此波伊尔将来成功与否现在恐怕还不好说。”

英国的娱乐小报们很快就此事掀起了一场暴风雨般的“是非”之争。他们喋喋不休地大肆渲染:“佩姬称波伊尔为‘病毒’,这透露了她自己的真实看法。”这时,佩姬又通过她的博客对此事作了解释,以求更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她写道:“对于一位缺少演艺圈打拼经历的人来说,骤然进入快速的上升通道会让她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我有着切身体会。当年,‘艾薇塔’刚刚问世时,我就曾经过得非常辛苦。”

“当然,今天有了互联网、博客和微博等等这些新事物,艺人们要面对的情况就更复杂了。似乎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一个人的大名蜚声海外。”

欢迎来到业余爱好者崛起的时代

佩姬说得没错。美国偶像凯丽·克拉克森频频发布新专辑,在大赚眼球的同时,荷包也越来越鼓;台湾地区《超级星光大道》节目里,“小胖”林育群一次次以其亚洲“苏珊大妈”的形象力克劲敌,扬声四方;而超女李宇春不仅在中国受到万千粉丝的热力追捧,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成为中国新一代形象的代表;在澳大利亚,去年大热的电视节目《大师级厨师》把普通的工作妇女朱莉·古德温变成了一位兼专栏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于一身的新星,她才刚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烹饪书《咱家的饭桌》。

然而,和少年得志的流行音乐明星贾斯汀·比伯相比,他们散发的光芒还略显黯淡。这位年仅16岁的加拿大歌手在12岁那年,将自己录制的一段演唱视频贴在网上。该视频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很快就吸引了上百万次的点击。因此,比伯得到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唱片合约、一个白金专辑大奖和大批欣喜若狂的粉丝们。

一个全球瞩目的超级巨星,就这样诞生。

如今,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拥有互联网接口的人都可以直接与世界对话——创作博客,张贴视频,或对维基百科上的词条进行编辑。事实上,他们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他们本身究竟是个专家还是业余爱好者,就不再重要了。

社会媒体战略学家劳雷尔·帕帕沃思认为,让每个人都拥有与世界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不是一件坏事:“对那些专注于某种兴趣爱好,并对其倾注心血和热情的人来说,他们终于找到了表现的机会。”帕帕沃思认为互联网所做的正是“唤起那些一向默默无闻、又具有真才实学的业余爱好者们勇敢地走到聚光灯下来。”

门外汉的优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些人在某个方面具备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却不依靠其获取酬劳,而只将它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因此,帕帕沃思相信现在已经到了应该重新审视“业余”和“专业”这两个词的时候了。“所谓的‘业余’爱好者究竟指哪些人?”帕帕沃思问道。“它应该指的是那些(只不过)暂时尚未获得公众认可(尚未由公众定义)为专家的人士。”

在许多领域之中,业余爱好者的成绩都不仅限于“说得过去”,而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两年之前,美国的《发现》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有望在地下室攻克癌症的业余科学家们》的文章。作者在第一行写道:“没有博士头衔?没有大学实验室?没有联邦科研经费?这些都不成问题。”文章记叙了众多充满激情的业余科学爱好者们在风暴追踪、古生物学和植物学等领域中孜孜以求的故事。他们的成就令其“专家级”同行们都不得不像小学生一样在台下正襟危坐地听讲,还不时掏出小本子奋笔疾书,如获至宝。

来自悉尼郊外蓝岭地区的联合教会退休牧师、73岁高龄的罗伯特·埃文斯始终保持着仅用肉眼而不靠电子设备就发现超新星的世界纪录。根据埃文斯的估算,在自己的鼎盛时期,他能随时说出多达1500个星系的星图形状。也就是说,埃文斯可以轻易地通过肉眼辨认出天空中某个星座发生的变化——这比起那些必须借助计算机来反复确认的专业人士,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

“专业天文学家有权使用非常先进的设备,可6个月的申请期却只能换来短暂的使用时间,而谁也保不准那几天会不会刚好赶上阴雨天气,”埃文斯笑道。“业余爱好者们用的是自己的望远镜,所以我们反而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本文发表于普知2010年12月号。
发表于 2011-4-14 22: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见解,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1-4-15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4-15 12: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藕,看的有点晕,不知道是哪转的,有点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UTOIT CN ( 鲁ICP备19019924号-1 )谷歌 百度

GMT+8, 2024-11-25 12:45 , Processed in 0.0758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